支付宝客服电话是免费的吗,石家庄 虚假

今年“双十一”,不少小伙伴已经成了“尾款人”,但在抢购自己心仪物品的同时也要注意,诈骗分子正在绞尽脑汁寻找“幸运”客户。石家庄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发布反诈预警:近期 “假客服”“快递赔偿” 等诈骗有了上升的趋势,大家在购物的同时,需要提高警惕,谨防被骗!
冒充客服取消业务诈骗
2021年10月28日,承德市黄女士报警称:上班期间接到“支付宝客服电话”,称她用的支付宝花呗、借呗都是学生时期办理的,需要更改学生认证,不改的话会影响征信。于是,在对方的指导下,黄女士下载“开会宝App”进行操作。她先把花呗和借呗的钱全部提现到支付宝账户,然后将各银行卡的钱转到了一张银行卡之后,全部转给了对方。对方说核查完毕后会退还她,然后就可以更改信息。黄女士再去询问对方时没有得到回复,才发现自己被骗。
警方提示
一旦接到自称某客服电话,声称要取消某项业务时,不要轻信,要第一时间到平台客服核实或者拨打官方电话核实,切勿听信陌生电话的要求转账汇款。
冒充客服退款诈骗
2021年10月28日,秦皇岛市李女士报警称:有人冒充抖音客服人员,称李女士所购买的129元的裤子厂家忘记发货,要赔偿她全款,而且能详细说出她的基本信息。对方让李女士加了QQ号后,通过支付宝为其转入100元。剩余的29元,要求李女士下载“开会宝App”,通过屏幕共享功能指导她操作,进行退款。李女士按照对方说的步骤逐一操作,把支付宝里的钱先提现到银行卡后,转到了对方提供的账户。对方称其走一下流水后会退还给李女士。操作成功后,对方失联,李女士发现自己被骗。
警方提示
网络购物退款无需私加好友,退款会通过购物平台原路退还到原支付卡上,无需提供银行卡号、密码和验证码。一旦涉及到退款问题,务必与商家联系确认,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将银行卡的密码、验证码透露给他人。
冒充快递诈骗
2021年10月28日,保定市秦先生报警称:对方自称某快递客服,以快递途中损坏按原价三倍赔偿为由,向秦先生索要了银行卡号、验证码以及支付宝购买记录、收货地址等,然后登陆他的支付宝,将余额宝里资金转到自己的银行卡中。之后,又谎称是自己转错账号,让秦先生退转到一个指定账户。秦先生按照对方的要求操作之后,联系不上对方,遂意识到自己被骗。
警方提示
快递丢失赔偿应是公司行为,无需私加好友,更不会要求客户点击链接填写银行卡号、密码和验证码。涉及快递丢失赔偿问题,务必拨打官方客服电话与快递公司联系确认。
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
2021年10月30日,邢台市高先生报案称:他接到淘宝客服工作人员电话,称其由于员工失误导致高先生成为“代理商”,每月要扣除600元的代理费用,每年一共6000元。高先生最初并不相信,随后对方说出他最近购买过的物品、地址、电话和基本信息,取得了他的信任。但是取消程序要通过支付宝走流程并打印回执单,方可解除绑定。按照对方提供的操作方法,高先生通过自己的银行卡号为其转账后,意识到被骗。
警方提示
公民要有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,自己的身份证号、电话号码、银行卡号、密码及验证码都不要透露给他人,不要轻易扫描陌生二维码,快递包装的信息要及时销毁,遇到陌生电话以各种理由要求转账汇款的,切勿轻易相信,务必与官方电话联系确认。
购买游戏装备诈骗
2021年10月29日,石家庄市张女士报警称:其11岁的女儿张XX通过快手看到免费领取“迷你世界”游戏皮肤的广告,通过广告添加了QQ号,对方让其用父母的手机扫二维码免费领取皮肤。张xx扫描后显示微信出现异常,导致账户冻结,必须在15分钟内解除,否则会被法院起诉。由于张xx年纪尚小感到害怕,就按照对方提供的“解决方案”,通过添加“解除员”QQ号和对方视频,视频里扫他提供的二维码,并通过张女士的人脸识别付款2次。直到张女士收到扣款短信,才发现被骗。
警方提示
买游戏装备私下交易都是诈骗。网上购买游戏装备一定保持线上交易,切勿私下加好友联系,脱离开平台的监管很可能落入犯罪分子的圈套。
事关“双十一”,河北最新提示!
日前,河北省消保委发布“双十一”消费提示,提醒消费者不要轻信网上宣传,避开“低价陷阱”,切勿自认为优惠力度大而冲动消费、过度消费,为非理性埋单。
消费提示称,网上营销手段花样繁多,玩法层出不穷,商家制定的规则“算法”复杂,红包优惠、预售、定金、尾款、退货各有规则,有一定的迷惑性。消费者要擦亮眼睛,慎重下单。
盲盒有“坑”,慎重消费。一些不良商家在盲盒销售中有违诚信,故意设“坑”。有资料显示,一些成套收藏的盲盒,通过严密设计,使消费者集成一套明显比正常购买花费更高。另外,多数盲盒商品以寄发的商品存在不确定性为由,宣称不适用“七日无理由退货”,无形中增加消费者退换货的难度,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。
海外直购,注意风险。受疫情影响,海外直购延期交付情况较为普遍。消费者选择海外直购要注意延迟交付风险,特别是保质期较短的商品需要考量运输时长。有些海外直购存在商品检查困难、运送中损坏或丢失等问题,在售后服务上无法顺畅沟通,需要消费者密切关注。
个人信息,防范泄露。当消费者浏览网页、搜索和购买商品、支付货款、收取快递时,网络交易平台和经营者会利用信息分析个人特征,为用户精准画像。这有利于提升消费体验,但也会产生“大数据杀熟”等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。广大消费者要切实增强自我保护意识,特别是在网购中时刻关注个人信息,防止出现信息泄露。
(石家庄日报、河北新闻网)

本站文章、数据及图片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。邮箱:1561406017@qq.com